2024欧洲杯·投注(UEFA)官方网站-Master Platform

聚焦供给侧改革 寻找水泥业发展机会

来源:中国水泥杂志 发布日期:2016-03-29

2016 年是供给侧改革之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必须主动出击——水泥业将扛供给侧大旗?

众所周知,传统的水泥行业一直存在供给侧的问题,时髦的说法叫“痛点”。

数据显示,3 月初,已经有17 家水泥上市公司公布了2015 年业绩预告,其中有2 家预增,8 家预减,6 家首亏,仅有1 家扭亏,整体行业不容乐观。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 年水泥行业亏损面达到35%,行业销售利润率达近10 年来新低。

自2015 年来,水泥行业发展“形势严峻”的呼声不断,在行业协会组织的大小会议上的诊断号脉中,无不将症结主要归于产能的严重过剩。

如今这过剩有多严重?按照近两年水泥熟料平均占比计算,水泥产能达33 亿吨。去年熟料产量是13.35 亿吨,熟料产能利用率为66.8%,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产量数据计算的结果,而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掌握的数据来计算,实际熟料产能利用率还要低,大约仅有60%。预计2016 年仍将会有3500 万吨左右熟料产能释放,熟料产能总量仍在增长。

几组数据,无不令人忧心忡忡。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水泥行业在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下,也积累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沉疴顽疾,主要体现在熟料实际产能严重过剩和低标号水泥产量过剩。水泥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当其中就是要去熟料严重过剩产能和低标号水泥产能过剩,就是要认真落实国家“十三五”期间“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的“去产能”任务。

本次C12+3 峰会上,各代表达成一致共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唯一选择,是必由之路,也是突围之路。

水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不待我。目前钢铁、煤炭作为严重过剩行业率先开启去产能模式,如今水泥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紧随其后开启去产能之路,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这必将落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旗,水泥业应该怎么扛?

会上,乔龙德会长再次强调,目前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其供给侧改革的两个重点在于其一如何从控制新增和淘汰落后入手,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其二则从做好行业自律和协调入手,发挥大型水泥企业市场主导作用,落实区域市场建设协调效果,最终提升行业的价值,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我们注意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化解产能过剩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关注。

毫无疑问,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去产能,只有主动去产能,才能提升水泥行业经济效益。

与危机赛跑——阵痛之下可否加速去产能?

实际上,化解过剩产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长期以来,产能过剩、供求失衡是水泥行业的老问题。纵然过剩危机时时爆发,对行业杀伤力不小,但应对的措施往往只流于表面和口号。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核心是去产能,去产能要把政府、协会和大企业都调动起来。会上,宋志平谈到,大企业要成为中坚力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犹记得,2015 年是我国水泥行业近10 年来最艰难的时期,甚至是整个行业陷入岌岌可危。企业为了不丢失市场份额而轮番掀起了价格战,以致不惜低于成本价进行倾销,各省、区行业自律纷纷被打破,多数区域的企业处于无序化的恶性竞争状态。另一方面,行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工作推进缓慢,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善行业现状,而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却日趋显现,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重重危机之下,水泥行业承压巨大,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否则难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换而言之,化解产能过剩,转型阵痛之下成为水泥业“向死而生”的供给侧改革。

如果说去产能是水泥供给侧改革的硬仗;那么,这首当其冲的“去产能”未来将在水泥行业掀起前所未有的风暴。

“错峰生产”、“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呼吁政府项目备案制度改革,五年内不得以任何理由新上熟料生产线项目”……第八届C12+3 峰会相比此前几届更多了些“主动”和“实际”,围绕主题,代表们纷纷通过谏言,并达成一致共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天山水泥总裁赵新军于会上介绍了新疆自治区对水泥行业的改革,让业内欣喜看到在中央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各地政府今年在去产能的执行力度上变得更加主动。

据介绍,在今年7 月内,全疆水泥企业取消生产32.5R 水泥;紧接着取消C30以下混凝土生产;此外还将每吨水泥加收5元费用,筹建用于补偿淘汰落后企业的专项资金。

事实上,新年伊始,新疆已打响了供给侧改革第一枪:在全国率先进行水泥错峰生产,依照时间表安排,所有水泥生产企业停产5 个月。按业内测算,这样大致能去掉40% 的产能,加上从2016 年起正式取消低标号水泥,又能去掉10% 的产能,两项相加,今年新疆水泥将化解一半的水泥产能。

新疆的做法无疑是水泥区域市场“去产能”的亮点。此前,由行业协会推动,政府主导的北方错峰生产是了不起的成绩,宋志平提出,希望今年南方也能做到错峰生产。

与此同时,“停止产能置换政策,尽快取消生产32.5 水泥,乃至呼吁政府规范PVC 企业的水泥生产线的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诸如此类观点,在会上都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

据了解,有消息称,继钢铁、煤炭之后,当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就淘汰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制定相关意见,让所有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法律来进行。对此,可以肯定,水泥中长期供给侧改革动力强劲,由于区域性相对较强,水泥通过去产能改善地区盈利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总之,从去产能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已将去产能作为2016 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首,随着去产能攻坚战的打响,水泥业今年还将加快推动兼并重组和“僵尸企业”退出。

重组与去产能并行——兼并重组或进入加速期

今年将是重组与清退产能年。在两会召开之际,从地方两会中透露的种种信号来看,下一步通过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来推动强强联合和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

C12+3 峰会中,中联水泥董事长崔星太认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近期靠限产,中期靠去产能,长期靠兼并重组。 

“带头不新建,带头淘汰落后,带头联合重组,带头限产……”,会上,宋志平董事长带头表态。实际在他的观点中,鼓励联合重组是打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组合拳的重点之一。

联合重组的目的就是增加集中度、平衡供需矛盾,进而提高效益。宋志平提出,对此,国家应在贷款、融资、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按区域形成核心利润区,鼓励以产能互换、租赁、托管、交叉持股、联合销售等方式进行重组,同时引导重组企业加强管理整合,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事实上,近期在监管部门鼓励、市场倒逼、制度建设推进的背景下,或许会迎来产业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的潮流,水泥、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资本市场兼并重组事件将增多。其中央企兼并重组显得尤为关键,未来行业内合并重组、兼并收购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以及海外并购将盛行。

3 月9 日,在峰会达成的九项共识中,乔龙德会长将“兼并重组”和制定“中小企业退出”归纳为可制定的方案。

“在淘汰过程中不能忘了创新的发展”。中国中材集团董事长刘志江一针见血指出,当前淘汰的力度还不够,而创新的力度也不够。行业过剩是常态化,但是不是夕阳工业,还是有他的成长性。

这意味着,作为水泥企业不仅要认识到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必要性,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全面转型与调整,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与模式。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提到,“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遏制新增去产能。在完成这项改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绿色低碳。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企重组和去产能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提供有效需求,除了在行业进行各种精准的“手术”外,一些大型建材企业也开始酝酿更多“走出去”的计划。

虽然建材行业的寒冬未过,但我们也看到可以借光的温暖。新年的日历没翻几页,国家发改委就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召集在一起,召开了一次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座谈会,要求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一批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加快建成,使更多富余产能规模化地向外转移。

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宏大蓝图的深入推进,亦将对水泥行业形成重大利好。

强化行业自律——抓住调整转型的黄金窗口期

供给侧改革,大企业在行动了!

随着第八届C12+3 峰会的召开,这一届峰会颇有“临危毫不退缩,行动诠释使命”的意味。

乔龙德会长在总结中高度认可珠海C12+3 峰会效果较好、明确了改革中大企业的定位和责任、达成了可操作性的共识意见。

大企业集通过团团结协作,建立合作机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的组织保障。由此,强化行业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谓自律,就是在过剩经济中,企业要顾全大局,顾全他人,不搞盲目新建,不搞恶意杀价,不搞低价倾销,从竞争到竞合,实现包容性增长。在宋志平此前的解读中,开展以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亦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组合重拳。

市场有竞争,也有协调。虽然2016 年是建材业最不确定的一年,但绝不能等死,必须痛下决心进行供给侧改革,否则再搞那些自杀式的产品倾销,价格战不收手,很多企业真的无法再活下去了。

今年水泥需求量可能在23 亿吨之内,行业要有凝聚力,共同提升行业效益,提振信心,迎接挑战!乔龙德会长指出,在六大水泥区域市场要明确自律协调的领导人,做好区域市场的建设和协调作用,加快推进水泥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到实处。

当下水泥行业深深唤起“结构之痛”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抓住供给侧改革窗口期的紧迫感。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行业改革成功了,也能影响其他行业。会上,宋志平进一步讲到,中国建材将带头不新建生产线,带头淘汰32.5 标号水泥、带头关闭富余产能、带头作为水泥行业的领袖企业,中国建材并非第一次表态将继续发挥大企业作用,做维护行业健康的中流砥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今天不以“壮士断腕”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

水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