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欧洲杯·投注(UEFA)官方网站-Master Platform

余热发电“版图”正在突破水泥圈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日期:2008-05-29
    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国内煤价大涨,煤炭下游企业承受极大的成本压力。一直苦于缺乏成本转嫁能力的水泥行业面临着能源价格飙升生存发展难题,而这也给了余热发电技术推广企业绝佳的发展机会。

    水泥余热发电市场逾240亿

    水泥窑的余热发电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始研发兴起的。当时以研究水泥装备著称的天津院在做装备设计时发现,水泥窑头窑尾的余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非常可惜,这部分余热完全可以进行再利用。经过了10年左右的研发,这项技术才成熟起来,开始在市场上进行推广。

    虽然技术发展有了30多年的时间,但真正被市场认可却在2006年。按照“十一五规划”,国家要求,到“十一五”末,水泥行业的目标是40%的生产线要求安装余热发电项目,新建生产线必须安装余热发电机组。

    有着余热发电行业多年从业经验的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德广却告诉记者——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目标今年底就可以完成了。他介绍到,由于余热发电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水泥行业又处在拼成本的竞争阶段,使得这项技术在2006年后快速普及。

    据了解,能源成本在水泥成本中的比重超过60%。而低温余热发电的生产成本(包括折旧费)不超过0.15元/kWh,远低于从电网购电电价。且余热发电的额外收益丰厚:其一,水泥窑余热发电被列入了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国家财政补贴约相当于余热电站总投资的10%(平均项目的财政补贴在500万元左右);其二,CDM碳交易预期收益,如申办成功的CDM项目,每年收益大约也是余热电站投资额的10%;其三,低温余热电站采用“并网不上网”的技术方案,可减少外购电的线损,该线损约相当于余热电站供电量的5-7%。总体计算下来,余热发电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5年;对于高电价地区,投资回收期甚至只要2-3年。

    经测算,一条5000t/d的水泥生产线,配备余热发电系统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2.5万吨,每年减排CO2为6万吨左右,能够自给水泥企业的发电量占到水泥企业自身用电量的35%。

    正是因为收益明显,余热发电市场发展的也相当迅速。业内人士预计,3年内国内水泥生产线的市场存量就会被消化殆尽,后续的市场增量则需依靠新建生产线。据统计,如以标准线5000t/d的生产线为计算单位,今年年底后还将有400条左右的生产线需要加装余热发电设备,每条生产线的余热发电系统投资在6000万元,全国水泥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存量至少还有240亿元以上。

    而国际水泥市场的这部分需求则更为可观。目前,除日本、德国外,其他国家的水泥生产线都没有加装余热发电设备,存量巨大。预计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比例基本在1.3∶1的规模,全球水泥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至少还有10年的发展空间。

    三种盈利模式

    “这个行业发展得太快了,我们公司正在处于满负荷的运转中。”作为国内余热发电的龙头企业,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000万元,到了2007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今年预计将实现5亿元的营业收入,公司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0亿。

    据中材节能方面介绍,目前,余热发电领域主要有三种盈利模式。

    其一,工程承包模式。即为水泥企业设计、采购、集成安装余热发电设备。由于余热发电设备属非标准化设备,行业门槛在于如何为业主提供可以最大化回收其生产线余热的机组设备。仅中材节能一家,2008年新签的工程合同额就在10亿元,2007年结转的合同额也在3亿元。

    其二,余热发电投资项目(BOT)。BOT就是指以余热发电企业的主体进行投资,余热发电机组架设在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上,回收的利润由投资方和生产企业进行分成。杨德广分析道,会出现这样的业务模式,主要是因为企业一方面受制于国家的产业政策,一方面又有发展主业抢占市场的资金压力,处于两难境地。而由专门的余热发电企业投资建设,一则可以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还能让企业获得一部分收益,两方优势让BOT业务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认可。中材节能2007年7月成立以来,目前在手的BOT项目共有20个项目,约30条生产线,投资规模在15-16亿元左右。

    其三,余热发电在节能降耗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水泥企业的CO2排放量,这就给了余热发电企业一个额外的收益——碳减排交易。杨德广表示,由单个生产企业从事碳减排交易,由于减排量较小,企业交易的难度较大,而由拥有多个余热发电项目的节能公司操作,收益就能够得到保障。以一条5000吨/日的熟料生产线每年可减排6万吨CO2计算,碳减排交易一级市场目前的价格是10欧元/吨,折合下来一年在这块业务的收入就达到600万元。

    高耗能领域市场存量达5000亿

    “余热发电是一项通用技术,不仅是水泥生产线可以安装余热发电设备,钢铁、冶金、化工、玻璃这些高耗能行业将来都是我们的目标市场。”杨德广介绍道,中材节能已经在冶金、钢铁、化工等行业完成了9个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的情况很好。

    据了解,目前我国除水泥行业外,其他高耗能行业还有很多低温废气余热排放点没有进行有效利用。以钢铁企业为例,600度以下的高炉余热和烟道废气基本都被浪费了。中材节能方面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储备了4项钢铁行业的余热发电技术,未来将在余热、余压的利用上向水泥行业以外的领域发展,初步测算除水泥行业外,国内其他高耗能领域的低温余热低压余压的市场将在5000亿元左右。

    而业内人士则坦言,由于水泥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各企业对于成本的关注度很高,这使得余热发电技术得以在水泥行业快速铺开;而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利润较为丰厚,应用余热发电技术的热情恐怕不会太高,余热发电的推广恐怕还需依靠企业自身对节能减排意识的觉醒。

    增值税掣肘

    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环境下,余热发电行业的路可谓是越走越宽。余热发电企业坦言,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来自于生产企业的诚信和资质。而目前企业利润被侵蚀最为明显的则是国家的增值税税收政策。

    按照国家税法要求,企业需缴纳17%的增值税,而增值税的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作为没有原料采购成本的余热发电企业来说,需要比一般企业多交12%左右的增值税,这大大影响了企业利润和这项技术的应用。

    “这是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一大障碍,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西部地区很多项目就可以操作了。”杨德广透露,由于税负太重,我国西部电价较低地区,余热发电项目的回报率偏低,根本无法操作,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余热发电这项技术的推广。

    业内人士希望,对于余热发电行业,国家能够参照太阳能、风能这些同样没有原料购入成本的行业,在增值税税率方面进行一部分减免,扶持节能行业的发展。

    另外,业内人士指出,余热电站外供电采用“并网不上网”的技术解决方案,即电站外供电线路接入企业中心变电站低压侧,不上国家电网。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鼓励政策力推余热发电,但仍有部分地区对余热发电收取“上网费”,甚至有部分地区要求举办余热发电的企业“先上网再从电网买电”。这些行政约束也在侵蚀余热发电行业的利润,并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举办余热发电项目的积极性,不利于节能减排的纵深推进。

责任编辑: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