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欧洲杯·投注(UEFA)官方网站-Master Platform

中国能源问题

发布日期:2007-09-22
 
    能源历来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次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讨论了其它全球性环境和发展问题。但是实际上,能源在很多问题背后都起了作用,当然能源本身也作为一个主题被讨论。  

公平提供能源与和能源相关的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两大挑战 

     世界上有众多的人口,由于经济的发展,能源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需求。要提高生活水平、发展经济,都缺不了能源。现在就可持续发展问题来讲,就有一个发达国家怎么改变它现在这种高消耗--百分之十几的人口消耗了将近全球70%能源的状态;而占另外占人口总数70%到80%的国家占有全世界30%左右的能源。如果发展中国家都用发达国家消费方式来搞,肯定会存在全球如何向众多人口供应能源的问题。所以这是从能源供应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上来讨论--以后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可持续的安全充分的能源供应? 

    另一方面,能源又牵扯大量的环境问题,实际的情况是,能源本身在开发使用转换过程中也可能造成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过去经过几十年努力,把人们传统认为的污染问题比如二氧化硫的排放、粉尘的排放,这些能源燃烧以后灰渣的排放、甚至在能源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逐步解决后,现在又有一个全球变暖的问题,过去人们认为二氧化碳不是什么有害物质,可现在在大气层中,由于人类和能源相关的活动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逐渐积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逐渐升高,造成了全球环境变化--也就是全球变暖这么一个重大的危险。所以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和能源开发使用密切相关的。 

     所以谈到可持续发展问题,既要考虑到如何在今后更加公平而充分地为全人类提供必要的能源、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创造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局部的以及全球和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这就是我们在可持续发展能源上面面临的两个挑战。 

中国将耗费越来越多能源供应与环境都为人瞩目 

     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实际上,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中国现在在全球已经是消费第二。尽管我国GDP总值在世界上还不是第二(现在可能是第六),但是人口是世界第一。所以现在面临在发展经济之中必须有一个充足的能源供应问题。以后随着经济增长能源供应还要增加,但是我国又有人口大国问题,如果中国与发达国家采取同样的能源消耗方式,如何供应中国的能源就成了问题,因为中国现在一个国家人口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加起来还多。虽然美国能源消耗比我国多,但美国人口只是中国的不到四分之一,如果我国跟美国一样的消费能源,我国一国就要耗费现在全世界60%到70%甚至更多的能源。这在实际上也不可能。 

    所以中国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给中国找到更充分的能源供应;另一个是怎么提高能源效率,因为我国现在不能够简单地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第二个问题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或者距离达到这个目标还很远,还存在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当然以后中国能源越用越多,也会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这个事情上可能受到国际压力和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这都是面临的困难。 

中国既要发达又得避免目前发达国家的高能耗 

     从人类发展历史过程来看,目前的经济发达水平和人均能源消耗可以说成正相关关系。虽然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各有千秋,有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可能能源效率不是特别高,人均能源消耗高得很多,甚至比一般的发达国家还高;也有一些发达国家相对人均能源就少一些,总体上看,大约从每人三吨到七吨标煤甚至更高。但是一般来讲,从现在的情况看,凡是达到一个发达的水平,人均能源消费是比较高的。比如OECD(发达国家集团)的人均能源消费就在四吨标油左右,这大约是中国人均消费的7倍。 

     当然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现在中国GDP人均总值还很低(不到1000美元),而我国现在人均能源消费也只不到一吨标煤,所以比美国要差10多倍,比一般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差7倍。所以我国今后究竟怎么既要发达又能避免目前发达国家这样很高的人均能耗,这也是我们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使用后提效"的路 

    在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大多数都走过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因为人们一开始不认识污染问题,后来这造成很多与人们直接相关的害处。比如英国的"伦敦雾事件"、日本的"痛痛病"之类的现象,都是一些与工业、能源有关的活动,当时大家不认识它是污染,直到最后把人身体健康、或者其它生产力破坏了,大家才发现要治理了。对中国来说,第一,人家犯过的错误我们就不要再犯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环境保护。 第二,中国人多,一开始就浪费不起,也不可能走先充分使用然后再提高效率的路,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提高能源效率,用比较少的能源来创造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财富。这是中国应该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或者它的经验教训里面吸取的重要方面。 

中国能源投入产出比和能源系统效率都较低 

     从能源效率来讲,可以又两个指标,一个是单位能源消费能创造的GDP、就是用投入产出(投入能源能产出附加值);另一个是从技术上,也可以计算单位产品的能耗,而且还可以计算整个能源系统从挖煤、采石油、一直到炼油、发电以及终端利用,把电能最后变成机械能或其它能源服务的过程中到底有多少能源被浪费、多少能源真正变成最后有用的能源,从技术上叫能源系统的效率问题。 

     在这两个方面来讲,中国现在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从GDP单位能耗看,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发达国家)相比可能有好几倍的差距;从能源系统效率、单位能耗方面也是如此,比如一些产品的能耗(主要产品像钢铁、其它冶金产品、重要化工产品、一些高耗能的建材)有的差10%,有的差30%,也有的差得更多,50%、70%都有。当然这几年有很大进步。 

     从能源系统效率目前的不同计算看,中国能源效率大约是30%左右,(也有专家认为,把开采之中没有把开采出来的资源也用起来,这样我国的效率就更低,当然这个计算有的时候说不清楚。)人们估计发达国家现在已经达到40%甚至50%左右。所以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中国相对落后 

      造成中国在这两个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差距的原因比较复杂。一个要承认历史,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中,正在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化国家,现在也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而且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工业总产值大于农业总产值就是工业化,实际上,如果人口里还有60%或70%的人靠农业在生活,工业化就没有完成。所以现在我国二元经济还很严重,工业化过程还很长。所以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一开始不可能完全采用高新技术,国际上已经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搞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它的工业比较集约;我国现在既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有很落后的技术,都在被使用。这是一个过程。中国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有区别也体现在能耗方面,地方保护限制了规模经济。 

第二,从产业结构来讲也是如此。因为中国的教育水平、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的容量、市场的需求与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区别。所以发达国家现在主要靠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来占领阵地;对一些高能耗、比较初级的原材料产业往往都退出去、或者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中国现在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还受到资源、技术、能力各方面的限制。所以中国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不一样。举个例子。一架波音747可以卖一亿多美元,其重量才100多吨,如果搞材料,这100多吨材料才几十万美元,这就差上万倍,因为科技含量不一样。当然不可能想象中国现在整个产业结构和发达国家完全一样,中国还有这么多人在搞农业吃饭。这是一个天然的差距,即在所谓GDP能耗上的差距。我国不可能完全用先进技术,因为还有积累过程;但还有一些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不够、保护落后、规模经济也不能完全实现、体制上利益分配没有搞好的问题。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利益分割,宁愿搞小不搞大、宁愿家家都有不愿集中起来搞。有些规模经济问题没有实现,保护了一些落后的东西。所以这个两方面的原因都有。 

能源主体是煤是油争议较大 

     实际上,大家现在争论的基本不同的看法是,一种看法认为事实上,煤炭已经作为基础能源,因为现在中国一次能源里煤炭占60%,高的达到70%、80%,中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同时煤炭也是中国比较可靠的资源,以后经济发达也离不开煤,所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尽管人们说煤炭不干净、经济效率差,但是没招。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看,整个世界早就进入到石油天然气时代,实际上,发达国家有的从上世纪30、40年代开始、至少在50年代后,逐渐告别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变成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现在天然气发展得也比较快,基本上,现在石油占世界能源消费的40%左右,天然气和煤各占约20%,其它是一些核电、水电。从中国发展、技术进步、终端需求出发,中国也避免不了走能源优质化的道路。但确实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采取何种能源结构应该有市场和全球视野 

     就我个人看法,能源究竟采取什么结构,不是主观愿望决定,这本身是一个经济学问题。终端需求在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在变化,而且市场竞争要求有比较高效的能源系统,要求有比较清洁的能源系统,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将能源主体变成石油天然气,并不是因为没有煤,比如美国和俄罗斯现在煤炭储量比中国都大,但是他们都走石油天然气为主体能源的路,从经济学角度的终端需求及其要求提供的服务看,石油和天然气可以更经济些。我个人倾向于油气为主体能源的观点。中国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局限看中国有多少资源,如果从现在市场来讲,现在已经看到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中国现在也在进口大约和出口一样多的货物。在这种情况下,既有全球的市场观点,也应该有全球的资源观点,能够使自己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逐步加强。当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加强,也应该有比较好的外交方面的努力,得到比较充分的石油天然气供应也是很有可能、很有希望的,而不能把握只用中国能源还要出口上亿美元的产品这种不是很实际的说法。 

我国近年经济高增长能耗下降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 

     实际上,1996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耗还是在增长,而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1999年、2000年的这3、4年间,从能源统计上看,中国能源增长突然出现一个变化,经济增长还保持在7点多,能源消费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特别煤炭消费大幅度下降。当然从去年开始,能源消耗总量开始增加了,今年上半年能源需求还在增加。我个人认为,能耗下降是一个比较短暂的过程。回想一下,1996年到1997年时正好是中国经济改革达到一个转折点,那时以市场为基本力量来配置资源基本上实现了。此前什么东西都是短缺,可1997年开始生活资料突然不用抢了,而且还出现产品竞争,品牌之间打仗、降价销售,而且生产资料也出现了一个市场的变化。实际上,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努力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中国从短缺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当然,产业结构的变化、包括国企改革力度也在加大,过去没有国企改革有库存还可以接着干,现在由于有市场干预又有国企改革,市场硬约束使过去浪费型生产不能结着库存,有库存就没人买,工厂要倒闭,如果是市场不对路的产品就别产了。这样也节约了大量的过去会被浪费掉的生产力;同时经过实际能源改革,能源价格、能源分配体制都有很大变化。这样提高了全国的能源效率。 

经济高速增长而能耗下降只是暂时性 

     多种因素作用,使1997年以来的这三年到四年我国能源消耗出现了世界瞩目的变化。但是这还是一个过渡过程,以后的目标是争取使能源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慢得越多越好--过去达到能源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一半左右,今后如果能够在长时间保持这个比例就是一个很大成功。事实上,我国不可能好几年经济是7%或8%的增长速度时能源还要降下来。如果这样,确实就会像很多外国经济学家、或者对中国情况不是很了解的有些人所提出的一个论据,怀疑中国经济是否真实--物质消耗不上去,光有经济增长速度是不是在变戏法?是不是有泡沫?人家都会产生这种想法。目前能耗的下降是短时间调整,今后不会总是这样。现在已经开始转过来了。能源消费还会逐渐长的。我们争取使它不要增长太快,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的增长不可避免。 

从产业和产品两方面入手倡导高效低耗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大力发展高效而能源消耗很低的产业。当然有一个市场条件限制--市场能不能容纳是一方面,从产业政策上讲,中国确实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还是应该鼓励发展高效--高产出、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去发展所谓高能耗的像冶金、建材等基础材料、特别是附加值比较低的东西来出口的话,中国整个能源消费会面临如何保证能源效率和充分供应的问题,显然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方向。 

    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个产业里,高效低耗也还是有不同的含义。现在推动节能化,在商品本身的能源效率方面也应该有产业政策引导。比如空调或者冰箱,虽然提供同样的服务,也应该鼓励发展那些效率高、电耗低、能耗低的产品,这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鼓励。 

应该区别对待不可一刀切 

     如果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平均比第二产业(制造业)的产出和能效方面的效果好一些。当然在第三产业里也有高有低,第二产业里,一般来讲,基础原材料这部分,冶金、化工、重化工、或者是建材,相对其它的机器制造、电子、电信、一些制药、生物制品等等产业来讲,就是现在所说的高技术产业来讲,前者能耗比较高。但实际上,在高能耗部分里头也有区别。比如化工里,完全是基础化工的一些传统原材料,附加值低能耗比较高;但一些精细化工、精细产品的产值也很高。所以,要很恰当地理解和应用产业引导政策,要适合市场的需要,要实事求是地做具体分析。但是确实,产业引导鼓励高效低耗还是应该提倡的。 

     产业规划不能搞一刀切。产业规划要算经济帐和技术帐,而不是让搞全上不让搞全下,这是过去的思路,太极端。现在北京把首钢砍下去,部分搬迁,把它的产量从800万吨压到400万吨。实际上,首先应该进行环境的认真考虑,因为真要花几百亿的搬迁费,还不如把首钢好好治一治。首钢附近弄一个水泥厂、焦化厂,好多不是首钢的事,一块都算首钢的脑袋上了。环境保护也是一个人们的选择问题,从经济学上来讲也有很多道理,比如不让人吃这个、不让人用那个,作为个别行为是可以的,也可以不去坐车、或者不开车、或者骑自行车,但是不能普遍要求不许开车,或者回到过去的原始状态--那当然没什么环境问题,人人都是种块地烧把柴草完了,生活非常简单。所以有时允许少数人带头冲得远点;但作为一个政府规范性的、共同规则性的、社会性的、法律性的标准,就不能提。外国也是这样。现在有一大堆环保分子开始不吃肉了,是素食者了。他认为吃肉首先破坏生态,杀任何动物都是破坏生态。当然这能不能成为一种主流、成为合理的社会引导性的趋势还不一定,弄不好很多人会营养不良,农业也成了问题。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理性的追求与感性的冲动性追求、或者少数人偏爱性追求不一样。不应反对素食者主张环保很好、很可爱,但从经济学角度看,有些事少数人做没有坏处,而要求每个人都做就很难。应该允许多种选择。 

不应该倡导奢侈型消费 

    当然尤其要反对奢侈性的浪费性的行为。实际上,现在有些宣传不是在提倡朴素,而是从商业性方面鼓吹奢侈性的。最近汽车展一天到晚说什么888万一辆车,这即使在国外也是极个别王公贵族、特别大资本家、或者演艺界大明星钱多得不得了,拿来摆牌子。中国永远不应提倡这个东西,这个引导不对,纯粹是商业炒作,从可持续发展来讲就是问题。虽然那车油耗高,不但不是现实可能,而且作为精神追求也没有必要。 

我国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很多 

     人们在关注发展,发展当中就会遇到这些问题。多贵的东西也有人买,实际上,中国二元经济很厉害,按照36%的城市人口来算,12亿多乘36%也是4、5亿多人,这样的城市人口已经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都多得多,美国所谓98%的人从事非农业住在城里头,加起来也不到3亿。当然我们现在个人生活水平还不够高,中国这个市场已经很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正确引导,这不是讲政治、唱空调子--实际上,真正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比如,我国计算机芯片全是进口的。手机领域在起步当初,电子部、邮电部为了保垄断怕人进来,说通讯是保密的。其中技术上很可笑。拉登不敢有手机,为什么?一旦用手机信号别人就可以监听主要内容,不管机器是什么品牌类型、是用中国机器还是外国机器,只要用无线兼容的手机在通讯,内容就完全保不了密,只要是无线的就有可能被截获,完全是100%公开。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美国、中国都如此)进入某些场合一律不准带进手机,因为手机它还可以被别人遥控监听,即使关机也不行。必须摘掉电池。所以当时提出来因为安全问题不许外国干这干那,如果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发展自己的产业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要拿安全来做借口有时属于不科学。 

    长期以来我们在能源问题某种程度上认为自己有一个独立能源系统,中国不进口、还出口油,外头怎么乱我们这儿没关系;现在一进入世界石油市场,人家一乱你也跟着乱了。实际上,只要是石油输入国都有同样的问题。美国是最大的石油输入国,它最终总是归结到能源问题,所以它采取很多措施。并不是不用石油就可以安全,这边安全了那边却打起仗了,导致这边的市场没了,还是不安全;很多出口工厂关门也是不安全。所以安全概念要变。 

第二,国际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有大量的生态能力,最好今后几十年内中国还赶得上。 

第三,即使几十年以后石油天然气资源紧张了,也不会回过头来再去用瓦特蒸汽机。社会在变化、在进步,不会回头点菜油灯。技术进步可以使新的、更清洁、更有保障的能源来替代。没有必要怕以后没有现在就不用。这是杞人忧天,是一种停滞的、封闭的观点。最近电台广播讲大庆开发以后中国永远摘去贫油和进口石油的帽子,这个"永远"不对,现在已经开始进口了。 

结束语 

    能源问题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能够发展能源并得到能源供应是很多发展经济人所头疼的一件事,当时拉闸限电等等大家都有回忆;现在已经走过这个阶段,但在可持续能源发展问题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就能源来说,不仅仅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优质化的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问题、是一个调整效率的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manager
top